“有人说,做制造业太辛苦了,就像农民种稻子 样, 粒 粒播下来, 粒 粒收 来,但中国如果少了这样很执着的人,能够耐得住寂寞的制造者,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就做不起来。 论怎样,我始终对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充满 心。”
在刚刚结束的 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 峰会 ,徐工董事长 民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走势进行了 面而透彻的剖析。面临持续的行业下滑和市场萎靡, 民表示自己并没有对中国的工程机械失去 心,他表示愿意像农民种稻 样,坚守着工程机械行业。
中速时代须坚守
近年来,随着国家整体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,以固定资产投资为拉动的工程机械行业,永远地告别了“四万亿”投资下的 速发展时期,开始进入了需求不足、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的中速时代。从2011年4月起,连续30个月的行业下滑,让许多企业开始动摇对工程机械行业的 心,对此, 民表示,自己 定会坚守,徐工 定会坚守。
“环境变化时,很多人容易浮躁,看哪个产业 ,哪个挣钱都去干哪个,就会把 力分散,资 分散,那样是永远成不了 个世界级的企业,成不了受人尊敬的企业。有人说,做制造业太辛苦了,就像农民种稻子 样, 粒 粒播下来, 粒 粒收 来,但中国如果少了很执着的人,能够耐得住寂寞的制造者,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就做不起来。所以,我认为 注 些,坚守这个产业,不被其他 益所诱惑,徐工才能真正成为 具国际竞争力的,让世人为之骄傲的企业。”
民的坚守,是几十年扎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结果,同时也是充满 心的结果。但 民表示他的自 自我安慰。“我的 心,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 种科学的态度和对 济形势理性的分析”。
确如 民所说,有相关部门数据显示,从今年7月份到9月份,中国制造业PMI 直在回升。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,在PMI的持续回升中,也将走向复苏步伐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 济研究室张立群也表示,今年5月以来,基础设施投资1-5月同 增长5.6%,1-9月同 增长 升到10.5%,这种增速回升趋势、将对 括工程机械行业在内的整个投资的回稳产生积 作用。
中速时代亦是冷静的时代
济的回暖给人力量,但是带领徐工坚守工程机械,还需要切实的行动策略,不能 靠 念。
“我 喜欢冷静的时代,虽然 较困难 点,现在增长还是没有达到去年的水平,但是增长的质量在提 ”。 民认为,在行业下滑期, 须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,积 调整的战略,才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。
民在谈到冷静时,还提及了另 个关键词,那就是“ 瞻预判”。 民说,现在的工程机械企业,就犹如 辆行驶中的车辆,亟需从 速减为中速。而身为企业的驾驭者, 定要未雨绸缪。在面对 济减速时,不能 是具备应急的能力, 定要用 具 瞻的眼光,站在国家 济发展趋势和行业未来走势的 度 ,预见到 速发展下 方出现变化的可能,提 思考 新路径。
在他看来,随着行业的减速和中外企业的 度融合,几年以后,工程机械行业将进入 个 球后竞争时代,企业之间将由竞争走向竞合,也将由单 的产品竞争走向 球化的品牌竞争。为了创赢后竞争时代,徐工也早早地有所准备。
今年初,徐工在考虑未来产业发展格局转变的 提下,提出了“三个 加注重”,即“ 加注重 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; 加注重体系运行的效率和务实; 加注重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”。不到 年的时间,徐工就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成效。 市公司徐工机械2013 半年的费用控制、现 回款及综合毛 等健康指标持续向 ,大大增 了市场逆势之下的风险控制力,整个集团的健康指标同样在向 。
现在,已有业内人士把“三个 加注重” 作徐工的可持续发展观,也有 家建议,整个工程机械企业都需要“三个 加注重”。
创新引擎加速布局 球
除了调整自身、 健筋骨,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也是当下工程机械企业的紧要任务。在此次TOP50峰会 , 济学家汤敏也结合当下的 济形势,为各位企业 层提供了自己的建议。他认为,中国的企业在中速时期 须走出去。而且新 轮的走出去,除了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,还应该 括企业向国外转移的方式,“国际化”应成为各家企业的 择。
民对此深表赞同。2012年,在国内市场低迷、国际市场需求削弱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工程机械出口 额182.24亿美元,同 增长14.48%,零部件出口同 增长11.36%。在这种形势下,加快布局 球市场也就成了徐工的 然 择。
从2010年开始,徐工开始加速其在欧洲的投资,2010年至2013年期间,徐工在欧洲的投资约2.6亿欧元,目 已拥有海外员工 3800多人,其中98%以 为本地员工。徐工还在 球构建起280家海外 业 商、10个海外备件中心、350多家海外服务站的 球营 服务网络。而 周刚刚在德国运营的徐工欧研中心和采购中心,也 将助力徐工进 步整合 球资源,创赢后竞争时代。
在谈到“走出去”时, 民还提到了 个新的关键词,即“三大引擎”。为了加快实施海外战略,徐工 别制定了“创新引擎”、“品牌引擎”和“ 息化引擎”的“三大引擎”战略。当记者让 民对“三大引擎”进行排序时,他毫不迟疑地说,“创新引擎” 对是驱动徐工国际化的 大动力。
“徐工之所以能成为24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,靠的就是创新,创新是 个国家进步的灵魂,也是徐工存在的灵魂”。 民说,如果把创新 做企业的生命, 点都不夸张。
目 ,徐工以“智能化、轻量化、节能环保”等方向为突破口,为产品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,也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。2013年,世界 大能级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实现了 球首吊,该产品突破 球履带式起重机行业6万吨米级技术的局 ,开创了8.8万吨米的世界级 度;徐工生产的世界 大1600吨 地面起重机,国产 大12吨装载机,第四代智能化成套筑养护机械,也都与国外同行已站在同 平台 。徐工还在 端液压阀、新型电控变速箱、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研发 取得重大进展。
眼下,还有 件事使 民倍感欣慰,那就是另外两大引擎也在共同发力。“品牌引擎”立足于徐工与国际 端品牌的合作,实现了双品牌驱动的效果;“ 息化引擎”打造了服务云、管理云、 息云的“三云驱动”,实现了徐工在 球的 息化统 管理。在三大引擎的共同驱动下,徐工的国际化步伐已日益加快。
携手行动 大步向
在此次峰会 ,有不少业内人士纷纷预测,未来的三到五年中,工程机械行业将 历大洗牌,很多品牌会被兼并,很多会消失。对此, 民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,“徐工是 个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,我相 徐工 定会在那时成为世界级企业,领跑 球工程机械行业”。 民的坚守,是 种 心,也是 种决心,“我想工程机械行业的春天永远都在,而且是越来越 。我想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讲,在走向世界的时候,我们应该携手行动,大踏步的迈进 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