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开放30多年来,机械行业俨然扮演着国有企业改革先锋的角色,自20世纪80年代的联产承 责任制,到90年代的股份制改革,机械行业实际已 走出了计划 济时期的有计划的生产主导型格局,在企业进出口权放开后,除航空航天等少数领域以外,中国主要机械制造领域基本 已 实现了市场化竞争格局。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化背景下,中国机械制造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长。但至今,由于参与主体体制 的差异,机械行业并没有真正实现“充分竞争”,也因此形成行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瓶颈。
“半市场 济下”的要素不均
20世纪90年代初期,我国启动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,机械工业部被撤 ,机械行业走向市场,并允许民营 济和外资企业进入市场,行业 度竞争。机械制造企业市场活力被激发, 历了这 时期的发展,中国机械制造业市场化能力大大提升,涌现出了 大批 秀的制造企业,但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并 完 意义 的公平竞争,由于改革不彻底,中国至今仍然处于“半市场 济”时代,可以认为过去20年的中国 济是商品价格市场 济,要素计划 济的时代,机械行业是这种“半市场 济”的典型行业,普通机械制造业国有、民营和外资企业是以不同的供给条件竞争统 的市场环境。
但现有的机械制造企业的充分竞争 多体现在产品 营过程中的产供 体系和价格体系 ,实际在企业要素的构成中还有诸多差异,这些差异实际导致了行业竞争中存在严重的不公平,而且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的目标不 致,导致市场竞争的结果混乱,产业整合难度加大。这些要素 括体制机制(人力资源的能动力)、资 成本、政府资源等,这些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别。显然这并不公平,民营企业苦于自己贷款困难,投资成本(土地、资 成本) ,科研 费少;而国有企业则存在投资主体不明确,激励机制不到位,企业缺乏 营自主权等问题。
在 阶段改革红 逐渐消失后,这种不公平的累积导致企业 营目标的严重差异,资源配置难以 化,行业整合成本增加,行业综合效率出现下降。
军工行业 市场化的 形代价
任何 个国家, 济发展的同时也 定伴随着国防能力的提升。2013年中国国防开支达1660亿美元,列 球第二位,这与排名 的美国6820美元相 , 论是占军费开支 数、军费占GDP的 重,还是人均军费开支都 低,所不同的是,中国军工企业至今处于计划 济生产模式,在中国 济出现 面产能过剩的今天,航空航天及武器装备制造企业并不用发愁自己的订单,甚至 处于 度竞争的普通机械制企业的日子安稳得多。
不过中国军费投入与美国相 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,大部分 端设备的生产 用率不足 半。军工企业产品定价至今采用的仍是成本加成模式,在这样的指导下,企业为了拿到 多的计划指标, 然以成本 大化为目标。而且由于军工企业的计划 济 征,大量的科研 费投入产出 低下。
般而言, 国科研 费的投入产出 是1:7~1:12, 方面武器研发可以提升整体的装备能力,另 方面,用于军工的新技术、新材料可以通过产业化机制转化为民用产品,可以提 整个国家的科研水平。但由于中国的封闭式的研发体系与垄断型市场,导致中国军费投入产出 远远低于市场 济国家。
笔者在与企业交流的过程中有3个关于效率的故事。
个是半市场格局下的某工程机械国有企业。 次我带着 个发明家到公司进行技术交流,这家企业的 理在听取发明家对自己技术的带着激情的描述后对在场的工程师说:“杨老是真正在做技术,他是在用感情和生命做研究,而你们,做技术就是在这里‘ 班’。”
第二个是 家完 国际化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企业。这家企业下面 个分公司的 理说:“公司并没有网罗到社会 秀的人才,但就是这波并不 秀的人才却能做成很多事,这就是体制机制。”他带着团队做 个重大的战略性研发项目,花了六年的时间,仍然在亏损,但终于看到了实质性的突破。他说:“很难想象其他任何 家企业能够容忍这么长时间的产品开发。”
第三个是完 垄断的 家航空工业企业的领导,他在听我评价由于体制带来过度投资的浪费时说:“这还不是 大的浪费, 大的浪费是现有体制下的人才浪费,像我们这种航空航天企业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 秀人才,但很多年轻人来到单位后都在察言观色,明争暗斗,创造力和工作激情消失殆尽。”
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
由于国有企业的壮大,完 私有化的成本已 太 ,混合所有制是 条 的改革路径,即公有 济和 公有 济联合持股,在引进新的股东的同时,实现管理层激励。所有企业以统 的市场准入制度,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实现资本化,即以公司形态出现的 融企业如资产管理公司、社保、国投、汇 公司等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代表,实现投资机构与企业 营的隔离。
其实,在中国 别是机械行业,不乏混合所有制的案例,严格意义 讲,几乎所有 市企业都是混合所有制,但所不同的是,有的企业形成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,即持股机构与企业 营的隔离;而大部分国有企业却没有因为其他股东的参与改变政府干预的局面。
国内机械行业中 较成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三大汽车集团、中集集团、江铃汽车、威孚 科等企业。
中集集团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外资与招商局对等持股,外资退出后中远加盟,公司始终保持了两大股东对等持股的格局,并且始终都保持了所有权与 营权的分离。中集 历了亚洲 融危机、国际 融危机和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 济下行,但至今保持着巨大的活力。在商用汽车体系中,三大重卡集团如雷贯耳,但盈 能力 、 营 稳定的却是中卡企业江铃汽车与零部件企业威孚 科,这固然与公司的产品定位有关,但我们也注意到这两家公司的股东除国资委以外,还有 方来自外资股东,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。
中国国企的改革滞后显然已 导致了 系列的资源配置问题,但在中国 济转型期,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将进 步释放红 和活力。